疫情之下,消費者和生鮮零售、餐飲、食品、進口貿易商等甲方客戶模式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,冷鏈物流企業如何快速感知變化,做出應變,逆勢上揚?
冷鏈市場需求十大變化
一、消費者(宅經濟):行為、意識、需求都在發生變化
二、食品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
疫情過后,可以預見“活禽”交易陸續禁止,冷凍和冷鮮的肉類會迎來大發展。受上游飼料影響,食品加工企業對原材料需求大,但受復工影響較大。深加工冷凍食品、速凍半成品、預制食品等品類,在2C市場會有大發展;本次疫情對生鮮食品進出口企業影響較大。
三、批發市場、農貿市場加速升級
四、餐飲堂食斷崖式下滑,新餐飲崛起
五、生鮮電商重獲新生,但新零售更突顯優勢
每日優鮮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%,京東到家銷售額同比增長470%,叮咚買菜訂單增長3-4倍??梢钥闯?,這次疫情為生鮮市場滲透率的提升按下了加速鍵。
棘輪效應,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,即易于向上調整,而難于向下調整。
到家服務有效將線下流量引至線上,在減少超市人群聚集風險的同時,提高配送效率,更快滿足顧客對生鮮品類的需求。
打通線上線下。疫情期間部分沒有自營線上平臺的超市,依靠美團、餓了么等線上平臺避免損失,甚至業績有所增長。
七、重塑社區商業重要性 連鎖便利店將迎爆發
(1)離消費者最近;
(2)易產生粘性和固定消費群體;
(3)少人化,即買即走。
八、疫情催生無人零售、無接觸配送崛起
中石化跨界賣菜。在全國擁有近30000家加油站,相當于前置倉,數據顯示中石化加油站每日進站客流超1000萬人次,這是開展生鮮等零售業務的巨大優勢。
設立社區無接觸配送站點,生鮮自提柜等。多點Dmall在全國范圍內推出“無接觸式”社區抗疫提貨站。
“小區物業+零售商超+線上下單+配送到家”的商業新模式正在快速成型。永輝超市積極與物業合作,在重慶推出“社區保障計劃”。
疫情對社區物業的網格化管理、智慧物業建設、線上服務起到推動作用。
冷鏈企業十大應對策略 一、下功夫做好“政策”功課 智慧城市、智慧園區、智慧制造、工廠等接踵而至,提早布局 數字化、精準預判、響應機制 自身層面,暴露自身短板,運營優化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;客戶層面,與客戶在持續溝通下互相理解,保證業務正常運轉; 四、注重現金管理、控成本、活下去 一是員工健康度,在家辦公、不出差,每天健康打卡等措施多項并舉; 二是資金健康度,合理規劃好口袋里的錢才能實現降本增效; 三是供應鏈健康,上下游合作伙伴與供應商要做些分析, 四是開展法律風險的研究和對策,提前找律師咨詢。 五、團隊建設、注重核心人才培養 重新審視現有的自治架構人員的配備是否合理,通過員工培訓、團隊建設,提升內部專業管理能力以及凝聚力。 六、 戰略思維,打造新業務發展模式 七、建立內部應急管理體系 準戰時的壓力測試、困難常態化 平臺企業有技術,運營企業有人有車有庫房,只有將信息共享才能提高資源利用率,并且還要提升物流資產利用率和風險應對能力。 十、長期思維 貝佐斯:我關注的不是10年后哪些會發生變化,而是十年后哪些依然不變。